2007年2月28日 星期三

辣一下




這家小店近來甚得我和 N 的歡心。

春來霧氣漸濃,潮濕的天氣總令我覺得悶悶的,想吃一頓麻辣痛快一下。那天和 N 苦思該到哪吃晚飯時,突然想到鵝頸橋那邊這家新開的小店,就去嚐新了。

小店是典式港式茶餐廳格局,倒也乾淨明亮,座位間也不算太擠。店子主要賣桂林米線,還有些滷水 / 酥炸小食、咖喱飯等選擇。

桂林米線分麻辣 / 酸辣兩種口味,可選不辣、小辣、中辣、大辣等各級辣度 (我當然選大辣),才 $18 就已配有芽菜、肉末和酸菜;其他配料則採「車仔麵」形式,約三十來種配料,索價三或五元不等,其中比較特別的是「無名肉」& 「雪魔芋」。

「無名肉」是切成條狀的豬頸肉,加以香料調味後乾炸而成,吃來微焦帶香的,愛吃炸物的我自是覺得很對口味;「雪魔芋」據說是峨眉山特產,是高纖健康食品云云;外貌看來既像豬皮又像竹笙 (總之是海綿狀),是否有益於健康不得而知,倒是善於飽吸湯汁這點大利於口福。

我很喜歡這家的麻辣湯,不是常見那些死下辣油的,看來清清淡淡,入口也不嗆,還能嚐到湯頭微微的鮮美;只是吃過幾口後,那股辣勁就會得慢慢的自喉頭上攻,而且真的是「麻辣」,吃過後嘴都變得麻麻的。米線則帶 Q 勁,而且久泡不爛,不愛吃米線的朋友或可選擇「水晶粉」,以地瓜磨粉製成,看照片倒有點像韓國的冬粉。

其他食物諸如咖喱飯、滷水小吃、酥炸大腸、香酥豬軟骨、吉列石斑 (炸石斑) 都有一定的水準 (以上的我們都吃過) ,這店的食品份量不小,男生絕不怕會吃不飽。

平常我們點兩碗麻辣米線,加點小吃 / 飲料,約 $80 ~ $90 買單。現在只要想吃辣,腦海就自然浮起麻辣米線的身影。




辣一下
地址:銅鑼灣堅拿道西23號地下
備註:只收現金

2007年2月27日 星期二

Caffe Vergnano 1882




我和 N 的口味南轅北轍 (他好甜,我嗜辣),要不是歷年來他的寵愛遷就,單是為了吃飯的問題就不知要吵上多少回了 (也可能早分手了吧?)。

不過原來早在我們相識之前,我們都曾愛過一種飲品 -- 咖啡。正確點說,是靠咖啡因提神來撐著唸書,很有點「酗啡」的味道。但當我們相遇時,我們都已「戒啡」了。

雖說是「戒」,也不是完全不喝,就只是沒再有那「非他不可」的癮頭。閒時,我們還是會上咖啡室,不再沉溺,而是淺嚐慢享那綿邈深蘊的咖啡香。

農曆年前,辦公室內翻天覆地,我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終極示範版」的舊拍檔,被同級調任至鄰組接任 前同事 JT 留下來的位子 (願天保祐她的新老闆);而我則需兼任她留下來的工作 (其實也沒差多少,都是些很簡單的日常工作);只是在移交工作期間,她那紙根本只是事項列表的所謂「交棒筆記 (Hand over notes)」又再一次讓我見職到這人的不知所謂 & 不負責任。 (嘿,我還看到她偷偷把 JT 好心留下來的工作筆記本丟到垃圾桶裡)

搬位子 + 檢視新工作 (那只有十分鐘的所謂 Hand Over,根本沒說到重點,還是自己親自檢視來得快捷安全) + 快速清理她之前積下來的案子,搞得我累癱了…

快過年前的這天,下班後的我和 N 到 IFC 的《City's Super》買蘋果汁 (一年一度大減價啊!),順道去嚐一下新來港開業的咖啡室 -- 《Caffee Vergnano 1882》。 

《Caffee Vergnano 1882》源於義大利,以慢焙咖啡豆著稱,據說他們的咖啡會散發著濃濃的巧克力香氣。香港的新店在 IFC 的二樓,長長的咖啡吧檯店面,配著店外的白色沙發座,明亮而討喜。

我和 N 各自點了 Gianduja (濃縮咖啡 + 熱巧克力 + 鮮奶油) & Shakerato (濃縮咖啡加冰搖成的),付錢過後就能等著店員把咖啡送過來。

N 的 Shakerato 看來像杯雞尾酒似的,外貌非常的悅目,飄著濃厚而純粹的咖啡香……可是一喝之下,卻沒啥咖啡的味道 (也許有的,不過太淡),有點中看不中吃的感覺。

Gianduja 那如雪似雲的鮮奶油非常的綿滑,咖啡也濃郁香醇 (比 Shakerato 好喝太多了),捧著咖啡杯窩在沙發裡的那刻,是我那幾天頭一次覺得「活著真好…」






Caffe Vergnano 1882
地址:中環國際金融中心 2097 室
網址:http://www.caffevergnano.com

2007年2月22日 星期四

悠閒假日 @ 快船廊




二月初時給牙痛整得厲害,也許是牙醫替我縫針時把棉線扯太緊,拆線前左邊牙床一直在痛,若是不小心打了個噴啑,就更是痛得眼淚直流。

那個星期天,我很晚很晚才起床 (之前一晚痛得半夜醒來睡不回去),眼看梳洗整妝後已二時許,就提議不如到文華東方酒店的《快船廊》吃下午茶吧!

三時整到達《快船廊》,店子才半滿而已。細看重新裝潢後的《快船廊》,擺設和昔日相仿,應是刻意的吧?只是桌子和椅子的高度改了 -- 往昔的桌子太矮 (基本上那只能算是小几),吃東西時總得彎腰相就,現在的桌椅則高度恰好,讓客人吃得舒舒服服。

不知是否錯覺,我覺得《快船廊》的燈光好像比以往明亮了一點,少了那份慵懶的優雅。

翻了翻下午茶的菜單,除了原有的傳統英式下午茶之外,在假日還加設了「特式巧克力美點」下午茶。愛吃巧克力的 N,不愛吃甜的我,就決定各來一份,而飲品當然是選回我最愛的大吉嶺茶。

《快船廊》的茶具不像別家擦得那麼光亮亮,反倒是有種老舊氣息 (刻意保留的吧?),大吉嶺茶的味道好像比昔日淡了點,許是茶葉下得不夠?

N 的「特式巧克力美點」下午茶會附一杯熱巧克力飲料 (Hot Chocolate Smoothie),可選白巧克力 / 黑巧克力,N 當然選了後者。濃滑稠厚的熱巧克力香濃極了,如果甜度稍低一點就更完美。

「特式巧克力美點」不負其名,都是巧克力、巧克力、巧克力…… 計有巧克力起司蛋糕 (Chocolate Sour Cream Cheese Cake)杏桃巧克力蛋糕 (Apricot Chocolate Cake)雙層巧克力司康餅 (Double Chocolate Crumble Scone)雜莓杏仁蛋糕 (Almond Cakes with Berries)百香果巧克力塔 (Passion Fruit Tart)優乳牛奶巧克力慕絲 (Yoghurt and Milk Chocolate Mousse)焦糖冰淇淋

雖然都是巧克力,但其中的濃淡甘苦卻有所差別,讓人怎麼吃都不會膩。我最愛百香果巧克力塔,那滿是酸香的百香果奶油,和柔膩的黑巧克力軟心搭極了,輕怡與厚重之間取得了微妙的平衡。

至於「傳統英式下午茶」則有燻鱘、小黃瓜、軟起司單片三明治 (Smoked Sturgeon, Pickled Cucumber, Chive Cream)蕃茄乾、烤茄子、酪梨醬單片三明治 (Crushed Avocado, Grilled Aubergine, Semi Dried Tomatoes)司康餅濃縮奶油 & 玫瑰花瓣果醬 (Plain Scone, Clotted Cream & Rose Petal Jam)香草開心果慕絲蛋糕 (Pistachio Vanilla Bavaroise)巧克力慕絲 (Chocolate Praline Mousse)香橙小金磚蛋糕配巧克力奶油 (Orange Financier)松露巧克力 (Rocher Praline Truffle)巧克力佛羅倫薩餅 (Chocolate Florentine)法式脆餅 (Macaroon Gianduja Stick)椰子慕絲 (Coconut Mousse) & 香芒小塔 (Mango Tartlet),共十二小件,非常的豐盛。

看到我那豐富的下午茶餐點時,N 有點小抱怨:「怎麼我只有六小件啊?(當時焦糖冰淇淋還沒上桌)」不過他的巧克力茶點份量較重,雖只有六小件,但也不會不夠吃。

燻鱘嚐來清淡高雅、肉質緊實,微酸的軟起司更能帶出魚肉的鮮美;蕃茄乾、烤茄子、酪梨醬雖都是素食,滋味卻不寡薄,反倒鮮甜得緊;開心果慕絲有著極重的開心果香氣,單是嗅著也讓人很開心;文華東方酒店的玫瑰花瓣果醬是城中一絕,不特有著紅彤明亮的艷色,更有著中人欲醉的玫瑰香;在司康餅上抹上一層濃縮奶油 & 玫瑰花瓣果醬,輕咬一口後再細啖大吉嶺茶,讓奶香、花香、茶香在口腔內流動,愜意得讓我整個人也酥軟了。

饒是茶點好吃,我的左頰卻愈來愈痛,也就吃得愈來愈慢,後來乾脆把餘下的茶點都推給 N 吃了。

買單 $42X。雖然因病而未能盡享所有美味,但和 N 一起翻翻書、拍拍照、聊聊天,也渡過了一個閒適的午後。





快船廊 (Clipper Lounge)
地址:中環干諾道中 5 號香港文華東方酒店閣樓
電話:2825 4822

2007年2月21日 星期三

炒蛋三明治 @ 澳洲牛奶公司




脫牙後的週五得「過海」去上什麼撈什子工作坊,難得過海,便和 N 到《澳洲牛奶公司》吃炒蛋三明治去。

這家店供應的餐點很簡單,就只有幾種三明治 (火腿、起司、炒蛋)、燉奶燉蛋……還有港式茶餐廳最常見的「早餐、快餐、茶餐」。但不論何時,這家店都是人客滿滿的。

和 N 找了個位子後,還沒安頓好,侍者大叔已在旁等著我們下單,我點了炒蛋三明治 & 杏仁霜 (「杏仁茶」的港式稱謂),N 則點了茶餐 (叉燒湯意粉 [意大利麵]火腿煎雙蛋 + 牛油烤吐司、奶茶)。

兩片潔白似雪、鬆軟如棉的吐司夾著明亮嫩黃的炒蛋,香軟膩滑的炒蛋有著濃烈的香氣和醇厚的味道,而且吃來一點都不費力 (這點對還在牙痛得要死的我是很重要的)。

小嚐了 N 的煎蛋,我覺得炒蛋比較好吃,煎蛋有點小油膩。

N 說奶茶普普,但我的杏仁霜則香潤甜美得緊 (其實也沒啥秘訣,就是只是杏仁霜份量下得足而已,但這麼基本的東西卻沒多少家茶餐廳做得到)。

有說侍者大叔態度差得緊,不過茶餐廳嘛,難道會希求五星級酒店式服務?再說,大叔們只是急躁了一點,要說成是無禮怠慢則又是太嚴重了。有人說炒蛋、烤吐司是尋常食物,犯不著那麼跩,但能把這種「尋常食物」做好的店子,香港又有多少家?




澳洲牛奶公司
地址:佐敦白加士街 47 號

2007年2月20日 星期二

冬日溫情 @ 蛇王林




辦公室在上環,最大的樂趣就是附近好店極多 -- 《永合成》的煲仔飯《哈佛提素》的有機素菜《尚興》的胡椒豬肚湯 & 香芋煲仔飯《曾記》的韮菜粿《生記》的豬肝粥

但其中一家最叫我記掛的,是只能在秋冬才能嚐到的 -- 《蛇王林》的蛇羹。

你以為六十多歲的《蛇王芬》已算歷史悠久?《蛇王林》可是百年老店呢!而且《蛇王芬》所用的蛇,都是由《蛇王林》供應的,可是《蛇王林》蛇羹價錢只是前者的一半!

《蛇王林》只在秋後春前售賣蛇羹,那時就可看到店家掛出了 「蛇羹 每碗 30 元」的牌子。要是那年回暖得早,更可能提早停售以堅持品質。(去年我就經歷過這種慘事,高高興興的跑到店前,老伯很抱歉的對我說,回暖了蛇都不肥,要等秋後才再賣)

《蛇王林》是典型的蛇店格局, 一列列的蛇櫃排滿了一整道牆壁,很多櫃子外還掛著「毒蛇」的紅字木牌。(我拍照這天老伯還很親切的問我要不要拿兩條蛇出來讓我拍拍看……很感念他的好意,不過還是免了)

天氣很冷的日子,我若是胃口不開但又想吃點熱食,必是到《蛇王林》外帶一碗蛇羹,老伯還很體貼的記得我愛吃薄脆 & 檸檬葉,會特意給我多一點。

蛇羹料多實在,可清楚看到那條條分明的蛇肉絲、花膠絲、木耳絲、香菇絲…,羹湯帶點稠度但又不會黏糊糊的 (最怕那些勾芡太過的蛇羹),蛇肉特有的鮮甜吃來清淡高雅,配上檸檬葉的香氣更是怡人。不能不提那些香脆而不油膩的 薄脆,輕輕泡在蛇羹裡,待稍染了蛇羹的鮮美後大啖之,香脆鮮甘燴於一處,我的最愛呢! (所以每次都很厚顏的接過老伯手中那「多一點的薄脆」,說是「多一點」,足有別人的兩倍多)

愛《蛇王林》 -- 愛他那濃濃的人情味、愛他那份老舊的氣息、也愛他那份對出品的堅持。這種老店在香港愈來愈少了,也沒多少年輕人會選這行當,《蛇王林》還能陪伴我們多少年?





蛇王林
地址:上環禧利街 13 號

2007年2月18日 星期日

陸羽茶室




VN 在弟弟的哄騙下,買了一部 Nikon D80 (她弟弟明知老姊不太懂攝影還推薦她買這個,真是「司馬昭之心」啊),發覺完全不會用,但又快去印度旅遊了,我就提議不如辦個小形的攝影團 (本來只有我和她,後來 N 有空也加入了),在二月初的星期天在中上環一帶拍一下舊街景,好讓她摸熟一下這台相機該怎麼用 (實習是最有效的學習途徑嘛)。

先在結志街的舊式茶餐廳《海運茶冰廳》吃過早餐 (順便看一下那個七十年代的塑膠用品展覽),然後就在中環一帶四處亂逛亂拍。

十二時多一點,我們剛好逛完了士丹利街那堆攝影用品店,我看看時間:「如果我們不在這邊用餐的話,那待我們到達金鐘時,那邊會爆多人啊!」

我們正巧站在《陸羽茶室》門前,VN 說她沒吃過這家,抱著碰運氣的心態,進門看看到沒有位子 (畢竟人家是超級名店,我們又沒先訂位)。

每層的大叔都叫我們「往上走、往上走!」由地下走到三樓,剛好有一大桌子上只有兩位外藉遊客,我們就和他們拼桌了。

年月久遠的《陸羽》,以古色古香的裝潢 & 老派傳統的粵菜馳名。那漂亮的流雲窗格子雅緻的花卉畫牆上的古老大鐘古舊的中式傢俱,還有那精細得叫人咋舌的孔雀屏風,在在都叫人眩目。

《陸羽》的點心單子上印著「星期美點」四字,據說他家的點心真的會每兩、三星期便會變一下花款,好讓老食客不會吃太悶。細看單子,點心的種類著實不算多,鹹點不過二十來款,甜點十多款,加上焗飯、水餃什麼的,才能把一張單子的空位填滿 (他的所用的還是大字體呢)。

由於我們不是很餓的緣故 (早上才剛塞滿了五香肉丁通心麵 & 煎雙蛋 / 火腿餐包 & 沙嗲牛肉麵),所以只酌量點了幾款點心 --

上海蟹肉角:蟹肉角像是隻小小的廣式水餃,皮滑餡爽;而那清澈極了的上湯飄著濃濃的、上好的火腿香氣,嚐下去鮮而不鹹,把蟹肉角的鮮甜都引出來了。

蛋黃麻蓉包:好久沒看到那麼大的一個蓮蓉包了(現在多是迷你版嘛),包子足有 N 的拳頭大小,內裡有整顆的鹹蛋黃,看 N 那感動的表情,該是很好吃的吧? (我不大愛吃中式包點,甜膩的蓮蓉包更是死敵,所以…)

家鄉蒸粉果:半月形的粉果看來飽滿可愛,捏邊幼細而不見指痕;粿皮不似別家的呈半透明,反倒是白濁狀,應是以古法飯粉 (以冷飯樁粉) 所製,厚度也較平常所見的厚一點,質感爽滑俐落不黏牙,還帶著點點米香;內裡有著竹筍、蝦子、香菇、瘦肉…都是細切的,口感分明而不含糊,味道也鮮美。

蟹黃蝦燒賣:我沒吃,但N 以一個很疑惑的樣子回答我曰:「不算超好味啦,可是也絕不是難吃啦」

欖仁黑麻糕:欖仁很香,可是黑麻糕出奇的沒什麼芝麻味道,而且吃來爽爽滑滑的有點像果凍…

雀肉香酥角:外表看起來不怎麼樣 (甚至有點小醜),但極香酥的塔皮內,包著些不知名的餡料 (該是以肉 + 洋蔥再加些別的炒成),倒是爆發了意外的美味。

雞粒荷葉飯:雖然還是及不上《福臨門》的荷葉飯,但飯粒乾爽之餘,也還能嗅到那微微的荷香 (這季節沒有鮮荷葉,也就不能太苛求)。

《陸羽》最常為人詬病之處是店大門高,侍者大叔常對客人白眼相待;不過我們這次的經驗還好,大叔不特沒對我們不禮貌,上荷葉飯時看我在拍照,還特地替我把荷葉剪開,說這麼拍會漂亮點,他的親切真讓我有點受寵若驚。

買單 $30X,由 VN 請客 (她說要多謝我們教她怎麼用 D80),雖感到有點不好意思,不過盛情難卻,就唯有欣然受之了。吃完這頓飲茶,我決定今年的老媽壽宴就選在這裡吃吧!




陸羽茶室
地址:中環士丹利街 24-26 號
電話:2523 5464

2007年2月15日 星期四

得龍大飯店




脫牙前的星期六,和一大班網友團年於《得龍大飯店》(地點選擇仍由DF黑箱作業,所以千萬別問我為啥挑這家)。

《得龍》聞名久矣,就只一直沒機會去嚐(地點實在…)。這次適逢其會,訂座時我自是督促 DF 訂這個訂那個,以防掛萬漏一,以至遺憾終生(有沒有誇張了一點啊?)。

我們抵達時只見食客盈門,即使訂座了也得等一下才有位子。以傳統粵菜酒樓而言,《得龍》的店面不算大,也沒啥裝潢,桌組也排得頗擠,但這一切也無損饕客趨慕美食的決心。

餐前小吃是滷水鵝掌,有別於坊間常見的泡菜花生,頗見心思。

第一道菜是金錢雞,只見滿滿的一碟的紅彤油亮,單是賣相也叫人饞涎欲滴。和別家不同的是,《得龍》的金錢雞除冰肉、雞肝、叉燒外,還多加一片子薑,那微辣、那輕脆,為甜糯軟膩的金錢雞添了一點層次感。不知是店家忘了上,還是 DF 忘了訂,這金錢雞竟沒芝麻薄餅相隨,就這麼吃的話實在有點太甜太膩,而冰肉也有點過厚,以至油香蓋過了叉燒、雞肝的味道。和《鳳城》的金錢雞相比,《得龍》的口感較鬆化,可是味道卻沒那麼濃厚(也許是給蜜汁 & 冰肉的味道蓋過了吧),兩者算是各擅勝場,只是我個人偏好《鳳城》的多一點。

羊腩煲和坊間的差別不大,羊肉沒燜得軟爛,仍保留一定的嚼感。可喜的是附送的青菜共有生菜、菠菜二款,而且份量很大。

籠仔花蟹糯米飯上舖了滿滿的花蟹切件,下墊的是臘味糯米飯,稍嫌糯米飯過於軟爛,而且臘味的油香太重,蓋過了花蟹的甘鮮。(另有籠仔鮮蝦糯米飯)

太爺雞,其實就是茶香雞,為什麼會叫太爺雞呢?據說是由清末一位縣太爺周桂生所創,這位周大爺在民國建國後丟了官,就以賣熏雞為生,別人因其當過縣太爺,就稱其熏雞為「太爺雞」。太爺雞的製法是先滷後熏,把雞滷煮至九分熟,再以甘蔗、黃糖、茶葉等作熏料熏熟。雞的熏香很重,正合我的脾胃,肉嫩味濃,真要挑剔的話就是雞皮過於軟膩。

鳳肝卷是我指名要吃的菜,就是以雞肝、香菇、豬肉剁碎後,再以腐竹 (豆皮) 包捲油炸,香酥鬆脆的外皮包著滋味豐富的內餡,雞肝那甘厚的味道更是特出。不過這道菜可得快點吃,否則擱涼變軟後會味道會大打折扣。而配著鳳肝卷一同上桌的烤脆鱔更令人驚艷 -- 烤得香脆的鱔片,鮮美之餘不帶一絲泥味,我連吃了兩片呢!

紅炆龍躉尾是整段的炆煮,味道不算太特出 (和《西苑》的炆斑頭腩差太遠了),而且有點小鹹。

炸大腸外脆內軟,也沒有令人不快的味道。大良野雞卷我覺得有點太厚,沒把冰肉中的油脂全逼出來,吃起來有點香酥不足油膩太過的感覺。

魚湯津白有人覺得是鮮,但我 & N都覺得是鹹 (味道的確很濃,但又不像平常魚湯那種鮮甜味兒,所以是鮮是鹹真的很主觀)。

砵酒焗蠔 (波特酒焗牡蠣) 乃是夜我最鍾情的一道 -- 牡蠣炸得外酥裡嫩,波特酒的香氣配著牡蠣的海潮氣息,說多好吃就有多好吃!連那些紅蔥也冶味非常,我偷偷的吃了好多顆。

咕嚕肉確是「掛芡」(掛芡者,炸肉塊的表面裹著一層不多不少的醬汁也),醋味有點重,至於店子所標榜的山楂嘛…嚐不出來 (最少我嗅不到山楂那酸酸甜甜的果香)。較糟的是,上桌時錯失時機,熱度不夠之餘,脆度也不足,不及我在《香港大學校友會》所嚐到的。

啫啫芥蘭煲酒香逼人,吱吱的聲響、翠綠的色澤悅人耳目 (對…我沒吃…無法形容味道);我也沒吃藕片油條炒牛柳粒,據 N 說是還以。

綠茶水晶糕是店子敬贈的,據說單點價是 $60 云云,但 TY 說若是 $60 的話,寧願吃水晶包好了。

三色水晶包的餡兒分別是麻蓉、豆沙、奶黃。不愛豆沙 & 麻容的我挑了一顆奶黃水晶包嚐嚐,QQ的皮裹著香軟膩滑而不膩的奶黃餡兒,妙在不太甜 (我是個不愛甜的怪女生嘛)。

桂花芝麻湯圓飄著幽幽的桂花香,小小的湯圓白胖可愛,讓人有點捨不得把它一口吞下,軟糯的外皮下是香甜的芝麻;可惜的是有一兩顆湯圓破掉了,桂花甜湯裡浮著黑黑的芝麻,有點殺風景。

買單 $150@ (共 13 人),要說便宜又不算很便宜,要說好吃又未至令我一嚐傾心,加上地點偏遠,對我而言,嚐過也就心息了。




得龍大飯店
地址:新蒲崗康強街 25-29 號
電話:2320 7020 / 2322 3783

2007年2月13日 星期二

寒風中的暖意 @ 強記美食




說《強記》,我是百份百的偏心 -- 只因這是 小小P 的溫暖冬日回憶。

小學時,我是由外婆照顧的 (不特我,連表妹 AC & PC 也是),每週總有一、兩個晚上,母親們都會在娘家用餐後,才把她們的小女兒接回家去。小時的我,拖著 P媽 的手,沿著駱克道步回灣仔的家,總會遇上《強記》那兩盞大燈。

那時的《強記》仍是攤販,並沒有自己的店面,二輛手推車一賣甜湯 (喳咋 & 腐竹糖水)、一賣糯米飯 & 豬骨粥,那明亮的大燈下,總有一堆食客在排隊點單,令寒冬晚間的街頭顯得特別的溫暖熱鬧。我們總是會買上一份糯米飯、一小杯喳咋、一小杯腐竹糖水回家 (糯米飯是買給 P爸 作夜宵的,喳咋是 P媽 的,腐竹糖水則是給我這酷愛豆香的小女兒)。

回到家裡,糯米飯已稍為擱涼,P爸 會把糯米飯拿去翻熱,拿來下酒 (對,這是 P爸 的下酒菜),饞咀的小女兒會得在他身旁團團轉,以期能分上一口 (頂多就只有一口,P媽 不許 小P 晚上吃夜宵,怕會撐著睡不好)。

只見糯米飯沾染著深淺不一的褐色,滲滿臘味的油香,內裡雜了一堆臘腸、肝腸、蝦米、香菇和蔥花,賣著誘人的色相。顆顆分明的飯粒乾爽中帶點微靭,而在肝腸那脆脆的腸衣下,藏著醇厚軟腴的鴨肝 -- 小時的我,就常常懷著這美味的餘溫入夢。

那一小杯的腐竹糖水,常是我翌朝的早點 (取代豆乳),濃醇甘厚的大豆香,驅掉了冬日清早的陰冷;喝過後唇上黐乎乎的,連潤唇霜也省了。

春去秋來、時光荏冉,《強記》由二輛手推車變為三輛,再在原址擁有了自己的店面。而那個綑馬尾的小女生,也長大了 -- 上大學、談戀愛、忙工作… 最後嫁人了,搬離了灣仔區。

這夜和 N 下課後來吃夜宵,《強記》的選擇比往昔多了很多,什麼魚蛋、蘿蔔、豬皮、煎腸粉、綠豆沙… 都有,但我們仍是專一的要了糯米飯 & 腐竹糖水,糯米飯仍似往昔,只是腐竹糖水卻未及舊日那麼濃郁。

晚上的灣仔街頭,人聲鼎沸如舊…



註:喳咋是一種南洋風甜湯,內裡有紅豆、綠豆、花豆、芋頭、眉豆、花生、西谷米、椰奶等材料。




強記美食
地址:灣仔駱克道 382 號 (馬師道交界處)
定休:星期日 (另老闆會隨自己心情好壞而不定休)


2007年2月12日 星期一

豐腴輕柔的滋味 @ SPOON by Alain Ducasse (4)




在《SPOON》吃過好幾回的午餐,以這一次最令我回味無窮。

不知是否由副品酒師 John 代打的關係,這天的酒和菜單上原定的完全不同,而且多了一道白酒 & 二道甜酒。上課後從廚房出來時,就已看到白酒、甜酒早在酒桶內冰鎮著呢!而烹飪課的證書也早放好在各人的位子上

這天學員較少,用餐時我們圍坐於一小圓桌,由於桌面小、杯子多 (三酒杯一水杯),所以感覺有點擠;不過也沒覺得不舒適,反倒有一種親密而輕鬆的氣氛。

這次的麵包籃也比以往的多了罌粟籽麵包 & 蕃茄麵包,我掰了點罌粟籽麵包抹奶油吃,麵粉、奶油、罌粟籽三重香味,配上外脆內軟的口感,讓我瞬間就吃了半個麵包 (幸好能臨崖勒馬,等會還有肥肝牛排,不能先讓麵包把胃塞滿了)。

John 徐徐為我們斟上甜酒 (Sauternes - Chateau De Bastard - 2003)白酒 (Santorini - Sigalas - 2004),讓我們配著香煎鴨肝伴焦糖蘋果一道吃。

這天的鴨肝比上回十二月所吃到的美味太多了 -- 三大片厚厚的鴨肝,煎得恰到好處,內裡剛好呈半熟的狀態,當真入口即化,隨而油香滿腔;焦糖蘋果微酸中帶點香甜,稍解了鴨肝的油膩感;配蘇玳甜酒固是絕配,搭白酒的話又自有一股清爽。

接下來的羅西尼牛排更是讓我傾倒不已 -- 下刀後,煎至四分熟的牛腰肉呈現了嬌艷欲滴的玫瑰色,漂亮得醉人!細嚐下這牛排雖然油花不多,但質感卻比我在 2006/05 極黑牛烹飪課中所吃到的更為細嫩,濃厚的滋味更遠超其上,再配上那豐腴香軟的煎鴨肝、那幽香襲人的黑松露醬汁,讓人不得不對羅西尼那偉大的發想感到十二分的感動!而墊在牛排下的脆吐司,吸了一點的鴨肝油、一點的牛排肉汁、大量的黑松露醬汁後,那味道真是筆墨難以形容,怎能設想一片平平無奇的白吐司,在餐碟上能呈現那麼深遠細緻的味道?當然不能忘了那外脆內綿的炸薯條,它的甘甜和醬汁的醇厚又演化出另一種風韻。 

這可是我這饞咀小女子打從出生而來,嚐過最美味的牛排!太美味了…讓我捨不得一下子把它吃完,只得把它細細的切、慢慢的嚐,吃完後還多要了一件蕃茄麵包,把碟子上的醬汁都抹光光。

我覺得這羅西尼牛排若是以鵝肝 & 極黑牛作材料的話,感覺上也許更高級 (材料價錢較貴嘛),但滋味應反倒不如吧 -- 鵝肝 & 極黑牛都不以滋味濃厚見長,反而可能有點過於油膩呢!所以不一定最貴的就是最好的。

另一令人感動的是,吃至半途時,主廚問我們要不要多來一點醬汁 -- 當然是要的啊!當下豪氣的把醬汁盡情澆在牛排上!

配這羅西尼牛排的紅酒Ceisa - Nebbiolo d'Alba - Abrate - 1999 & Douro - Quinta Das Tecedeiras - Reserva - 2002。我們在討論不太懂分辨紅酒氣息的問題,John 就搬了一套品酒師訓練時用的香氣小瓶子套裝出來,讓我們玩「氣味競猜」的遊戲,玩了好幾瓶,感覺真是有點難猜呢!特別對我這種鼻子時靈時不靈的傢伙 (我有鼻子過敏的毛病) 而言,命中率更是低得可憐。

遊戲過後甜點上場 -- 鬆軟的蛋糕、幼滑的香草奶油、綿膩的栗子泥,讓蛋香栗甘沁滿味蕾,配上一球自家製的香草冰淇淋,更是完美。

栗子蛋糕同上的還有甜點師特製的花生巧克力 & 百香果凍糖,再搭上另一款蘇玳甜酒 (Sauternes - Chateau Doisy-Vedrines - 1996)花生巧克力有著極濃重的果仁香,連不愛甜食的主廚都愛不釋手;百香果凍糖一啖進咀裡,滿腔都是那酸甜怡人的香氣,讓人心情隨之輕快起來,再加上蘇玳甜酒那馥郁的蜜香,直讓人沉醉在甜香的幸福裡…




溫馨提示:[未成年請勿喝酒 請勿酗酒 酒後請勿駕駛]

2007年2月8日 星期四

豐腴輕柔的滋味 @ SPOON by Alain Ducasse (3)



每次看甜點師弄甜品,總有「赫?這麼簡單就弄好了?」的感覺 -- 一份好看又好吃的甜點,才十五分鐘就弄好了!

這次的甜品是栗子蛋糕 (Vanilla/Chestnut Sponge Cake),採「蒙布朗」(Mont-Blanc) 的造型,看起來就像個棕褐色的小山。

只見甜點師把砂糖加進蛋汁裡拌勻,然後把麵粉篩過後也加進去拌好倒進已融化了的奶油把所有材料拌成麵糊。然後把麵糊倒到烤盤裡去,把麵糊的表面掃平後拿去烤就可以了 (烤多久視乎烤爐的火力、麵糊的厚薄而定)。

鮮奶油糖粉 (Icing Sugar)新鮮香草籽 (Vanilla Seeds) 都倒到大碗中,再以攪拌器打鬆軟幼滑如白雲的成香草籽鮮奶油

栗子泥 (甜點師秀給我們看的是現成的栗子泥,大家可自行製造或在糕點用品店買到) 裡添進蘭姆酒拌成幼滑狀

蛋糕烤好後以模子切成大、中、小圓片狀以香草籽鮮奶油把蛋糕片黏合成小山狀,再在其上擠上栗子泥,最後灑點巧克力碎屑 -- 栗子蛋糕完成了


2007年2月7日 星期三

豐腴輕軟的滋味 @ SPOON by Alain Ducasse (2)




這天的主菜是羅西尼牛排,伴黑松露醬汁 & 薯條 (Tenderloin "Rossini" Style, Truffle Sauce, Pont-Neuf Potatoes)。

羅西尼 (Gioachino Rossini, 1792-1868),義大利作曲家,以歌劇著作眾多著稱,其中最著名的是《塞爾維亞的理髮師》(Il barbiere di Siviglia),晚年致力於室內樂 (Chamber music) 的創作……喂喂…音樂家和肥肝、牛排有啥關係?當然有囉!羅西尼不但好音樂,也熱愛美食,留下了不少食譜,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羅西尼牛排」了!

這「羅西尼牛排」以肥肝、松露這兩大頂尖食材配搭最為細嫩的牛腰肉 (Tenderloin),單是想像已彷彿嚐到那美味,馬上來看看這是怎麼作的吧。

肥肝的製法仍和前回一般,不贅。

紅蔥切成薄片以奶油炒至金棕色,加進馬德拉酒 (Madeira Wine),煮至馬德拉酒都揮發掉了後再加進牛肉醬汁 (Beef Juice) 續煮。當醬汁煮至漸稠時,把醬汁過濾一下 (也順便把內裡的紅蔥壓爛以增加醬汁的黏稠感),再加進切碎了的黑松露拌勻即成。

主廚很豪氣的把一整顆黑松露都剁碎了加到醬汁裡,還邊剁邊說:「我們要慷慨點嘛!」 

不過《SPOON》的醬汁是缺了馬德拉酒的,因集團裡負責成本監控的高層認為亞洲人不會習慣如此重口味的醬汁云云。

當主廚預備醬汁時,突然又從冰箱裡翻出一瓶自家泡漬的黑松露出來 (這廚房的冰箱還真是個寶庫啊)!據主廚說,這松露是以水、鹽、波特酒浸泡的,這樣作可把松露保存一至二年。主廚把這漬松露刨了幾片讓我們嚐嚐 -- 口感濕潤中帶點柔靭感,香氣不及新鮮松露那麼清新,但更為濃郁深奧。

剛好這時副經理 Cherie & 副品酒師 John 送香檳進來,啖著香檳嚐松露的上課,多美好的周未早上!

白吐司切成圓片 (在家裡吃的話大可跳過這步驟)。平底鍋下棷欖油,把百里香 & 蒜頭放進去輕煎,待其釋出香氣後,撈起扔掉。再把吐司片下鍋煎至兩面呈金黃色擱油備用

平底鍋下棷欖油牛排以少許幼鹽調味後下鍋先把牛排的表面煎封以免肉汁流失接著下一大匙奶油待奶油融化後以鐵匙把奶油搯起澆在牛排上,重覆作業直至牛排達到理想中的熟度。主廚說這是很古典的作法 (Classic Method),現在多是把牛排煎封後丟到烤箱裡去。新式作法無疑較為方便,但老方法卻較能保存牛排內的肉汁。 

只見主廚以鐵針剌進牛排裡去,再把鐵針放在上唇尖尖的位置上,靠著鐵針的溫度去判定生熟程度。坊間有傳以手指按肉由彈性去判斷生熟程度的方法 (好像是彈性如中指姆指合攏就是七分熟之類),主廚直斥「那簡直就是廢話」!強調還是以牛排中心的溫度判辨最準確。

薯條的作法和去年五月所示範的相類 -- 先把馬鈴薯去皮切粗條 (約 2cm 厚度),再把薯條掉下鍋裡以溫油炸熟,熟後轉大火把薯條炸至金黃色

排盤時先把吐司片放在碟上,然後把牛排放上,再把肥肝放在牛排之上,最後澆上黑松露醬汁就成了…看來令人垂涎三尺呢!噢,差點忘了得把薯條排在盤子的另一端

黑松露、肥肝、牛排、吐司、薯條,看來就如樂曲的起伏一般,不負「羅西尼牛排」之名呢 (我承認是我想太多了)。


[酗酒有害身體,請酌量飲用]

2007年2月6日 星期二

豐腴輕軟的滋味 @ SPOON by Alain Ducasse (1)




什麼?又是《SPOON by Alain Ducasse》?不是早前才連載了九篇嘛?

對呀… 但我就是迷上了那裡的烹飪課嘛…上課後又怎能不來個筆記呢?

當我收到《SPOON by Alain Ducasse》送來的 2007 課堂章程時,馬上被一月的課題所吸引著 -- 肥肝 (Foie Gras) 耶!二話不說,馬上致電報名去!

上課當天準十點到《SPOON》報到,這才發現今天只有四位學員而已!平常很擠的廚房馬上變得很寬敞!

這天要教授的前菜是香煎鴨肝伴焦糖蘋果 & 香草沙拉,配波特酒醬汁 (Pan Fried Foie Gras, Caramelized Apple, Herbs Salad and Port Wine Reduction)。

這回仍是使用去年十二月所選的《Lafitte》鴨肝,鴨肝的做法不贅了 (請參考《菌香飄飄 @ SPOON by Alain Ducasse (7)》)。

青蘋果切成八片去皮修邊。平底鍋加熱,以奶油煎青蘋果,然後灑上砂糖,緊記砂糖得灑在蘋果之上,而非奶油之中,否則很容易把蘋果煎得黑黑的。當蘋果煎至微帶焦色後,翻面續煎煎好擱油備用

把波特酒倒進鍋裡加熱煮至水份揮發呈糖漿狀即成。

香草沙拉以少許橄欖油 & 幼鹽調味盛在盤子中央圍以焦糖蘋果片,再放上香煎肥肝飾以波特酒醬汁輕灑一點胡椒碎,那香煎鴨肝伴焦糖蘋果 & 香草沙拉就完成了!

2007年2月2日 星期五

Chesa




差不多每年都會到《Chesa》一趟,如果要我在香港眾多食肆中挑五家最喜歡的,《Chesa》必在名單之上。

我比 H 早到一點 (這已是慣例了吧?),先到洗手間整理一下儀容 (雖然燈光那麼暗,再怎麼脂殘粉退也不會看得到),接著把大衣寄存在衣帽間 (還有個小信封把號碼牌套好),再把手機的鈴聲關掉才進餐室裡去。

挑了右邊的位子,慵懶的倚坐在那熟悉的長木椅上,是因為有點累了?還是這裡讓人太放鬆了?

乘著 H 還沒來,把玩我的新玩具 -- Nikon D40。《Chesa》的燈光實在太暗了,白平衡怎麼調也調不好,正搞得頭昏腦脹之際,抬頭看到那搖曳的燭光 -- 咦?把人家的老公拐來吃燭光晚餐會不會有點不太好?

侍者悄悄的放下菜單 & 暖水,我仍和那可惡的白平衡搏鬥中…

沒多久,白平衡終於調好了,H 也到了。

在《Chesa》點菜是絕對不傷腦筋的,必是先來一份起司火鍋再說。至於相配的酒,我就推給 H 去挑選 (和他吃飯最大的好處是,我可以少花點心思在選酒上)。

H 選了一瓶意大利紅酒 (Fontella - Chianti - 200?),深邃的酒紅,濃重的木香,柔和的單寧,在在都討著我的歡心。

侍者為我們換上「起司碟子」,這可是起司菜式的特別配備呢!當然少不了那枝長長的叉子。

起司火鍋以古玉耶和起司 (Gruyere) 與 愛蒙塔爾起司 (Emmental) 和酒煮成,那個鍋子可是我夢寐以求的廚具之一呢!

起司火鍋上桌時,H 還問我要不要來點麵包,我指著身前那堆切成骰子狀的法國麵包「眼前不就是有一大籃麵包粒了嗎?」在《Chesa》,起司火鍋的配料就只有麵包而已,可是一點也不會覺得單調 -- 以長叉把麵包放到鍋裡繞圈子,好沾滿那暖暖的起司,啖進口裡的是一分酒香、二分奶羶、再加上那濃稠的口感,叫我如何不愛?

我們的爐子不知怎的老是不乖,火苗總是很快的熄掉,試了好幾次之後,經理給我們換了新爐子才好一點。

吃火鍋是最消磨時間的事了,所以當 H 相約晚上八點的時候,我脫口而出:「你不怕會太晚回家嗎?你不用當好老公嗎?」(要知道不是每個人婚後都似我這般逍遙的嘛)

吃起司火鍋也極能耗酒 -- 我差不多是一口麵包一口酒的那麼吃,杯子還沒空 H 已給我添酒,結果才第一道菜,我們就已幹掉大半瓶紅酒。

我的酒量真的不及昔日了 -- 雖沒醉意卻覺得雙頰熱熱的,最糟的是 H 竟然還說看的到我臉上的緋色 (燈光那麼暗還能看得到,必是很紅了嘛…)。

當最後一顆麵包粒也被吃掉,鍋裡的起司也剛好全沒了,我的胃也已半滿。再下來…點些什麼好呢?

「這兒的海鮮好吃嗎?」「瑞士是在山區的啊… (狡狤的笑)」「那羊扒呢?」「蠻好吃的,不過不特出…」我自是熟知《Chesa》最美味的是啥,但我又不想左右他的選擇 (而且反正我也吃過很多次,偶而隨他人選擇、吃點別的也算是種體驗),只是他既問了,我也就只能如實作答囉。許是覺得我麻煩了:「倒不如妳來選吧!」我沉吟了一下:「你要吃小牛肉、牛肉還是豬肉?」「豬肉吧!」就這樣決定了點燜豬腳。

深知這道菜份量不輕 -- 煎培根 + 燜豬腳 + 酸椰菜 + 馬鈴薯泥,也就不再多點一份主菜,先吃了這個,不飽再算 (時已 21:XX,我還能吃得下多少?)。

豬腳早已燜透了,差不多不需著力便能切開,卻又不會一碰即潰敗不成形。進口只覺皮酥軟而不膩、肉柔嫩而不爛,配著微帶焦脆的厚培根,則再添上一股鹹香。豬腳底下墊著的酸菜,柔和的酸味讓豬腳的味道變得更為圓潤,據說這酸菜製作時是用上了香檳的 (好奢侈…)。而馬鈴薯泥盡取盤中滋味,雖有飽意仍未能輕易割捨。

吃過豬腳後,H 說他也差不多飽了 (當然啦,我只淺嚐了一點,儘把東西往他盤子裡堆)。侍者為我們送上甜點單子,可是這兩個不嗜甜的傢伙差不多都沒看過。

結果,兩隻酒鬼決定多點一杯酒權充「甜點」 -- H 仍是點紅酒 (不過這次另選了一款屬新西蘭某酒莊的),而我則點了一杯甜酒 (忘了看是啥酒莊啦,只記得描述中那句「Honey Blossom」)。

侍者為我們送上餐後的小甜點,H 問了我一句:「這些都很甜的吧?」「連我都吃不了的,你更不成喇。」看著那盤沒人動過的小甜點,我靈機一觸,向經理要了幾片蒜香起司吐司來讓 H 下酒。平常我一進《Chesa》必先吃兩片吐司才點菜,只是這晚怕會太飽才不敢點,沒想到最後變成了我們的「甜點」。

我的甜酒都還沒喝完, H 就已催著我快些點熱巧克力 (早就問你怕不怕會吃太晚,說不怕又要催人家 >_< )。 半島酒店的熱巧克力何時也是我心中的上上之選,既香又濃且滑 (那鮮奶油真是膩滑得沒話可說),沒喝過的話,這頓晚餐就不完滿了。隨熱巧克力同上的蝴蝶甜酥也是一絕,香脆卻又不甜膩,烘托出熱巧克力的濃厚感。

買單 $130X (其中 2/3 是酒錢)。我愛《Chesa》,愛那小木屋的裝潢、愛那體貼親切不拘緊的服務、愛那親民的價格、愛那美味入魂的餐點……一切一切,都讓我愛死他了。

和 H 步下樓梯從大堂離去,晚上的半島酒店大堂少了午間那些喧鬧吵雜的「自由行」,又回復了往昔的富麗優雅。出門前我依老習慣回首瞄了那漂亮的天花一眼,感覺仍似舊時…



溫馨提示:[未成年請勿喝酒 請勿酗酒 酒後請勿駕駛]



Chesa
地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半島酒店閣樓
電話:2366 6251

2007年2月1日 星期四

Ham & Cheese Panini @ First Cup Coffee




上週四晚,與 H 約好了八時在《Chesa》吃起司火鍋 (這麼晚才吃我還真怕會消化不良)。下班後與其亂逛消磨時間,倒不如找家咖啡店溫習溫習是正經 (腦子裡最近都不停在敲考試的喪鐘)。

挑了遷至漆咸道南的《First Cup Coffee》(舊址在漢口道),店裡竟只剩下正中央的二人桌組 (我很奇怪的討厭在店子正中央的桌組),沒奈何,還是得坐。

翻了翻菜單,先點一杯榛子摩卡咖啡。本想著等會還要吃起司火鍋,只喝個咖啡就好,不料愈坐愈冷 (店子臨街處都是摺門,全開),不得已只好加點半份火腿起司義式熱烘三明治 (Ham & Cheese Panini)。

榛子摩卡咖啡味道不特出,而且一點榛子香味都沒有,許是榛子糖漿的問題?不過也不難喝,就只是未能令人印象深刻而已。

火腿起司義式熱烘三明治倒是非常美味 -- 壓烤得扁扁的三明治,麵包又香又脆,配上半融的起司 & 鹹香撲鼻的生火腿,味道絕不輸給名店《Via Quadronno》的啊!在寒風中吃著熱烘烘的三明治,感覺很幸福…

店子唯一讓我覺得不自在的,就是臨街的桌子都在抽菸,店員也沒管 (還提供煙灰碟),香港的食肆不是都禁煙了嗎?還是《First Cup Coffee》已取得了豁免?回家還真的要好好的查考一下。

買單 $6X,為了那美味的 Panini,我該還會再來,只是我得先查一下這店子禁煙了沒。




First Cup Coffee
地址: 尖沙咀漆咸道南45-51號其士大廈地下C及D舖
電話: 2316-7793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