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5日 星期一
[大阪] 一世紀的咖喱飯 @ せんば自由軒
大阪的洋食,差不多是由《北極星》的蛋包飯 & 《自由軒》咖喱飯平分天下。到大阪沒吃過這兩道著名洋食的話,就好像沒到過大阪似的 (反正洋食又不貴,全都吃過也不會太花錢)。
關西之旅的最後兩天,我們和 T 分開活動 (可能是他體貼地讓我們可以約會去吧? :P )。早上我先去 SOGO 買了些小可愛 (羞),兩人再手牽手的在心齋橋隨意逛。
因為沒吃早餐的關係,十一時左右我已覺得有點肚餓了。剛好經過 心斎橋タワービル,看到這裡的五樓是《 せんば自由軒》,反正此行還沒吃過咖喱飯,就選這裡好了。
回港後查資料才發現,原來《自由軒》有兩個!分別是《自由軒》和《せんば自由軒》,後者是 昭和 54 年 (1970) 由第二代的五男吉田憲治分支出來的 (這段歷史可在《自由軒》本店的官網看到)。感覺上《せんば自由軒》在營運策略上比較進取,不特菜單的選擇比較多,而且分店也不少 (連關東也有他家的分店),還推出了各種速食包。
旅遊書上介紹的《自由軒》,都是快有一世紀歷史的總本店,而不是我們這次光顧的《せんば自由軒》。至於兩家的味道會有差嗎?兩家都標榜自己賣的是「明治四十三年以來の伝統の味」,但我沒吃過總本店的,所以不知道兩家的味道是否一樣 (有那位朋友兩家都吃過的?)。
和一般的咖喱飯不同,《自由軒》的名物カレー (名物咖喱) 上桌時已是拌好了的。據說早期《自由軒》的咖喱飯也如別家一般是分開盛盤的,只是老闆看見客人隨手亂拌,不是剩下很多醬汁,就是剩下很多白飯,覺得超心疼,就發明了這種先把咖喱 & 飯拌好後再上桌的方式,再在飯上挖個窩兒扣上一顆生雞蛋 (其實這麼搞,客人還不是要再拌一次麼?),沒想到大受好評,就一直沿用至今。
我們乘著電梯到達五樓,門外貼滿了各式老照片複製品,著意標榜那悠久的歷史。店裡的裝潢也走復古路線,連餐具也有點懷舊風;但論風情,當然不及千日前《自由軒》總本店 (那不是懷舊,而是真正的歲月刻痕)。
N 連菜單都不用看,就決定點 名物インデアンカレー (名物印度咖喱)。而我既想吃蛋包飯又想吃咖喱飯 (來到《自由軒》不吃咖喱飯好像有點說不過去似的),就很貪心的點了 ツインオムライス (雙子星蛋包飯),內有カリーオムライス (咖喱蛋包飯) & ハイシオムライス (牛肉汁蛋包飯)。
N 的名物咖喱外觀和旅遊書中所看到的一模一樣,飽吸了咖喱醬汁的飯料有著微微的黏稠感,口感有點像過熟的義大利飯;和一般偏甜的日本咖喱不同,《自由軒》的咖喱有著很重的香料味道,很有印度風;飯裡夾雜了些洋蔥 & 碎牛肉,數量不多,聊以點綴而已;生雞蛋則賦與咖喱飯醇和圓潤的味道和口感。我覺得若是沒有那顆生雞蛋中和一下,往昔的日本人未必能接受咖喱飯中那濃重的香料味道,所以生雞蛋在這道料理上,還真是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明治、昭和時期的日本,咖喱飯 & 雞蛋都算得上是奢侈品 (妹尾河童就曾在書中提及他少年時對米飯 & 雞蛋的渴望),今天看來有點簡陋的咖喱飯拌蛋,在當時一定是不少人心目中的一級美食吧?
這飯附有一小碗清湯,喝起來竟像是煮過義大利麵的油鹽水再加上些味精,還真不是普通的難喝。
雙子星蛋包飯份量很大,每款蛋包飯也只是比原裝的略小一點而已 (剛好隣桌也在吃蛋包飯,可以對照著看)。鬆軟嫩滑的蛋皮,不比《北極星》的遜色。咖喱蛋包飯內裡也是咖喱拌飯,沒了生雞蛋的中和,風味比 名物咖喱 更為強烈鮮明,熱愛辛香的我,覺得這樣更美味。牛肉汁蛋包飯內裡是牛肉燴飯,濃厚的牛肉醬汁中透出蕃茄的香甜,和雞蛋皮非常的搭配。
食品味道不俗,但服務就不行了。不論是大叔還是小妹,每個人都板著一張晚娘臉,N 說:「自到日本以來,第一次看到黑口黑面的女侍」。
買單 ¥1630,著實不貴。下回再到大阪,必定要嚐試一下千日前總本店的味道,看看二者有何分別。
PS:離開日本那天,我們在関西国際空港 2F 的《町家小路》中,也找到《せんば自由軒》的分店,味道和心斎橋店的相彷。行程緊張的朋友,或許可以把這排到最後才吃。
せんば自由軒 心斎橋店
地址:大阪市中央区心斎橋筋 1-10-1 心斎橋タワービル5階
《自由軒》網址: http://www.jiyuken.co.jp
《せんば自由軒》網址: http://www.senba-jiyuuken.co.jp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