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台北] 沾麵 @ 麵屋 緣

 

沾麵 @ 麵屋 緣


 

我喝完了咖啡,看看時間也快十一時半了。獨身一人吃午餐不太想到吃什麼,突然靈機一觸想起《王記豆腐捲》,就馬上行動了。

沒想到,明明不是公休日,《王記》卻沒開門!真是……打擊。幸好翻翻手機裡的地圖,《麵屋 緣》就在不遠處,就改去吃沾麵吧。

《麵屋 緣》是京都《麺や 高倉二条》的首間海外支店,《麺や 高倉二条》系列的店子都在 Tabelog 得分 3.5 或以上 (這是很厲害的,能在 Tabelog 得分 3.5 或以上的店子,佔總量 4.X % 而已),讓人對《緣》的水準也充滿了期待。

 

麵屋 緣
開放式廚房 (附師傅的背影) @ 麵屋 緣

 

《緣》的白牆與木門,配上那一扇圓窗,真的很有日本風。店裡全是吧檯座,面對著半開放式的廚房,可以看到師傅們如何煮麵。

 

菜單 @ 麵屋 緣

 

 

《緣》的餐單超級簡約,就只有沾麵 & 湯麵。不請沾麵或湯麵,都可以選擇麵量,沾麵是 140g / 210g / 280g,而湯麵則是 140g / 210g。若覺得還不夠,可以追加麵量 (每份 70g) 和 叉燒,還不飽的話可以來份餐後飯。而飲料除了免費的麥茶,就只有麒麟啤酒。

餐單上也介紹了湯與麵的作法及吃法,讓客人對眼前的食物有更深的認識。


 

 

由於不想吃太飽 (走路過來時途經《驥園雞窩》,這飲食瘋子就想著吃完沾麵之後再去喝雞湯),所以我的沾麵就選了最小份的 140g (這是一個不太划算的決定,因為不論是選 140g、210g 還是 280g 都是 NTD 250,但機票錢絕對比這貴,多吃幾家才是我的選項),也不再追加叉燒 (當然更不會點餐後飯)。

 

冰麥茶 @ 麵屋 緣
冰麥茶 @ 麵屋 緣
調味料 @ 麵屋 緣


 

等候沾麵的時候,就先倒一杯冰麥茶邊喝邊等 -- 小小的不鏽鋼水煲很可愛。這冰涼的麥茶還真的透出濃厚麥香,很久沒在食店中喝到這麼優的麥茶了。

素白的深碗之中,淺粽的全麥麵條上,放上了兩片厚叉燒、半顆滷蛋、苜蓿芽、幼蘆筍和蔥花,看起來覺得十分豐盛 (也許是因為我點小份的麵,所以相對而言配料的比例就變多了)。隨著麵條上桌的,當然還有那一碗冒著熱氣的沾汁。

 

enishi

 

沾麵的吃法就和蕎麥麵差不多,就是挑夾一小撮麵條到醬汁碗裡,讓麵條沾上醬汁後再吃。《緣》的麵條說是全麥粉製造,燙熟後再以冷水沖涼降溫以保持麵條彈牙的口感。的確,冰涼的麵條雖然煮得偏軟,卻非當的有彈性,也帶有麥粉的香氣。

沾醬是以豬大骨配以魚介類同煮的特濃湯頭,也就是近年風行的「W湯頭」手法 (所謂「W湯頭」就是「Double Soup」,把以豬骨、雞骨、野菜煮成的「動物系」湯頭與昆布、魚乾等煮成的「魚介系」混合在一起,讓味道變得更為複雜多變)。這湯確是非常的濃郁,那濃郁的程度達至若不把麵條在沾醬後一秒內撈起,味道就會變得過於濃濁 -- 所以邊吃邊拍的那兩口,其實並不太合我口味。後來專心的吃,才能嚐到這沾麵的旨味 -- 濃醇卻又順口,讓人停不下來。

由於沾醬本身味道已足,所以我就沒動用桌上那堆黑椒、一味粉、山椒粉和鰹花末了。

師傅在盛盤前,會用噴火槍把叉燒肉再燒炙一下,那油脂讓火一逼,香得誘人啊~ 這叉燒肉很厚又很軟,近乎入口即化,豚肉味道亦醇美,是我吃過的叉燒肉中首三名!

滷蛋是蛋黃微凝的半熟蛋,細嫩的蛋白與香腴的蛋黄,只得半顆還真有點不過癮耶!

吃完麵條後,店員便來問我感想如何,順便替我的沾醬加湯。我提到覺得沾醬的口味對我太濃了一點,他便提議先替我倒掉半份沾醬才加高湯,果不其然這麼喝起來便覺得恰好,原有的稠厚變作溫潤,也能細嚐湯裡的豚醇魚鮮了。

雖然香港這一年也流行吃沾麵,但《緣》的沾麵著實太好吃,我回港後著實提不起勇氣嚐試別家的。

 

 


麵屋 緣
地址:台北市東區敦化南路二段 81 巷 45 弄 12 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