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京都] 朝がゆお弁当 @ 瓢亭別館

瓢亭別館 -- 布幟



一夜好眠 (飯店的羽毛被好好睡),第二天一早起來出門到蹴上的 インクライン (鐵道遺跡),這邊的櫻花雖只開了五分,配上鐵道遺跡卻已美得足以讓人狂按快門了。我們特意早些出門,兩個人分享著一整條櫻花道,緩慢走悠閒拍,真是個超寫意的早晨。

飽覽了櫻花後,我們便閒蕩到無鄰庵隔鄰的《瓢亭別館》,打算享受一頓充滿京都風情的朝がゆお弁当。

這一等一的懷石料亭會賣早粥,只因那些在祇園徹夜遊玩的貴人玩樂過後想吃些東西墊墊胃,就跑到《瓢亭》來請店家作些輕食,早粥這一道就這麼流傳下來了。

《瓢亭》於我,並非初訪,前次與 N & T 同嚐懷石料理的經驗太美好,讓我對朝がゆお弁当也充滿期待。

與前次不同的是,這回並非在本店用餐,而是本店隔壁的 別館。我們抵達門前時只見幽深寂靜,推門而進後報上姓名,就被帶到桌椅席去 (以前看別人網誌是和式榻榻米的,莫非改裝潢了?),然後就乖乖的等著上餐。

女侍先送上 梅子昆布茶,微酸的梅子香與昆布的鹹味取得了微妙的平衡,不單和暖了空空的胃袋,也適時的把喉頭的饞涎引出。就在我們享受著梅子昆布茶的時候,女侍上前問誰是點了精進料理的客人 -- 原來 KT 透過 VISA 白金秘書服務訂檯時,店家很貼心的問有沒有什麼飲食上的忌諱,不吃溫血肉食的 KT 就訂了精進料理版的朝がゆお弁当。

先上桌的是 八寸,上有煎京麩、菜の花天麩羅、三色丸子串、名物瓢亭玉子 及櫻葉壽司;而 KT 的 精進料理版則是 栗子地瓜泥 煎京麩、生薑壽司、菜の花天麩羅及 胡麻醬汁拌蔬菜

煎京麩軟中帶 Q,上面刷著微甜的醬泥,可是我卻吃不出是些什麼。 菜の花天麩羅雖已冷掉,但炸衣仍極酥脆且不油膩,菜の花的菜香野趣被原原本本的保留著。三色丸子分別是 雞肉 抹茶紅豆 雞蛋,雞肉與雞蛋丸子的質感都很鬆軟,肉味鮮厚、蛋香濃醇,一口啖後仍有餘香。抹茶紅豆丸子初入口時嚇了一跳,只因我沒想過會是甜的,幸好抹茶味道鬱濃、紅豆泥也不太甜,雖然不太合我口味,也不至於難以下咽。

瓢亭玉子依舊是蛋白細嫩如凝脂、蛋黃橘紅似朝陽,一啖入口即感受到蛋白的嬌柔與蛋黃的厚醇,與燻蛋不同的是少了燻香的迷惑,更能享受雞蛋的本色。

櫻葉壽司內放的是白身魚,似是春鯛但又未能肯定,只知這魚肉黏厚中帶點嚼勁,淡泊卻鮮明的味道隨咀嚼在齒間沁漾。

繼而是瓢形三重砵 (很失敗的忘了拍照),三重砵依次為嫩湯葉、蒸鮭魚 (還是櫻鱒?感覺上鮭魚味道應該更為濃重)、日式炊物 ( KT 的則是 蒸蠶豆、嫩湯葉、 日式炊物)。 嫩湯葉真的非常軟嫩,活像一片泡滿了豆漿的厚綢。 蒸鮭魚佐以薑絲、蘿蔔泥與海蘊與昆布上湯同蒸,經過蒸炊後昆布鮮味滲入魚肉之中,讓味道變得更形高雅。 炊物是碗豆莢、昆布、春筍與飯蛸,昆布、碗豆莢與春筍脆嫩清鮮不消說,最讓我高興的是吃到久聞其名名的飯蛸。飯蛸是懷卵的小章魚,由於章魚卵形似飯粒,所以就名為「飯蛸」。飯蛸軟中帶脆,不失章魚該有的嚼勁但又不會硬得嚼不動,軀幹是滿滿的章魚卵,看起來真的和飯粒很像耶!吃進嘴裡覺得有點硬硬粉粉的,好像煮至九分熟的米,但卻是帶有濃厚章魚鮮味的米粒,對愛吃各式魚籽的人而言,是不能錯過的美味。

再來是 豆腐湯,只見朱紅漆器中盛著澄澈的清湯與一大塊豆腐,這豆腐看起來甚為挺硬,但吃時卻嫩滑細緻,與鰹花清湯甚為相合。

作為主角的 白粥最後才與 葛切汁 & 漬物一同上場。只見 瓦砵內盛著綿綿白粥,內裡的米粒仍是晶瑩圓潤,湯汁泛著一層淡淡的泓光,空氣中也飄著純粹的米香。 我輕輕的搯了半碗粥,徐徐澆進金棕色的葛切汁,輕輕以湯匙拌勻,葛切汁中的鰹花味道點綴了白粥的雅淡,某些人也許覺得如此上品的白粥單吃便好,不過對我這不愛白粥白飯的挑食女而言,葛切汁著實起了畫龍點睛之效。

整份朝がゆお弁当的味道均是細緻淡雅,佐以中庭小園的景色,這一頓早飯真是幽深雅寂一如千年古都。

若和《近又》的お朝食相比,《瓢亭》的朝がゆ明顯輕淡得多,真要取捨的話,我個人是比較喜歡《近又》的 (單是那和式個室便已大大加分了),不過我仍會再為早飯到訪《瓢亭》,為了一嚐冬季限定的うずらがゆ (鵪鶉粥)。




相關文章:《100% 京料理 @ 瓢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